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3月5日在北京开幕。我校师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方式收看收听,热切关注“两会”动态,时刻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广大师生还围绕“两会”热点话题展开广泛交流讨论,畅谈感想体会。他们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把我校加快建成高水平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委常委、党委统战部部长、机关党委书记姚军表示: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这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教务处处长、优培学院院长王伟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实在、展望未来鼓舞人心。特别是涉及教育的内容多达15处。作为高校教学管理者,我们将按照报告中特别强调的“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产教研融合,全方位谋划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为党和国家事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紧缺人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奋斗。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周晓燕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教育工作十分重视,提到的一系列教育成绩,令人振奋,也更加有助于中国教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打好战略主动仗。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我们应当加速提升教学创新能力,潜心打造有特色的大学课程,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地,这既是人民对于教育的主观需求,又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相信以2035为远景目标的中国教育新时代,一定会来临。
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高留才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特色鲜明、令人振奋。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让人感触颇深。作为一名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主动学习宣传贯彻好“两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团结带领学院师生,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专业的特色优势,奋勇争先,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为学校高水平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添砖加瓦。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迎华表示: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两会”的顺利召开,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向全世界诠释着“一起向未来”的“中国路径”。聆听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报告紧紧围绕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各领域发展的关切,彰显了党和国家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发展理念,必将鼓舞广大教育工作者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而不懈奋斗。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马院全体教师将深入学习“两会”精神,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以更大作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设计艺术学院学生办公室副主任、辅导员顾清表示: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催人奋进,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的基础上,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积极引入系统化、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内容,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2020级研究生张泽新表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作为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我们青年一代应当将实现个人价值与筑梦祖国未来紧密结合,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陆泓谕表示: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期而至。春雷阵阵,万象更新,聆听报告,激动人心。“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各族人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盐工学子,要把“奋斗”写在这一代中国青年的基因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新征程,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