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近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大思政课”的关键在于精准理解“大”的丰富内涵。从课程组织形式上看,拓宽了思政课的场域。“大思政课”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社会上进行,前者是把社会“请进”课堂里,后者是把学生“带到”社会中。从课堂教学主体上看,有效延展了思政课的育人主体。思政课教师既可以自己讲,也可以聘请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等进课堂。从课程实现载体上看,创新了思政课实践形态,通过“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职教学生读党报、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论坛讲坛、讲座报告会等,组织专题“思政大课”。“大思政课”的关键在于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到社会生活中,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现场教学中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大思政课”的精髓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真理性,把固定场域中的思政小课堂和开放场域中的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把深奥的理论学深悟透。
“大思政课”需要强化统筹协调,建构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大思政课”首先需要强化统筹协调,实现机制层面的建构。《方案》要求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做好“大思政课”建设的总体谋划。中央网信办指导做好“大思政课”全媒体宣传。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文物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加强对基地的指导和建设,切实发挥好基地的育人功能。同时各地要把“大思政课”建设作为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基地资源、经费投入、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将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纳入“大思政课”建设整体布局。各地各校要及时总结宣传“大思政课”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方案》的出台就是要统筹规划,通过合理化的布局,实现现有资源的盘活。同时建构完善的制度体系,不断强化各层次间的系统发力,从制度上保证“大思政课”的合理有效运行。
“大思政课”需要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优化思政课教材体系,建强思政课课程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因此,要及时修订思政课统编教材,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大思政课”需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横向上来说,“大思政课”建设需要由思政课程联结到课程思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需要以思政课程为方向引领,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功能,深入挖掘课程思政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共担育人之责,凝聚育人合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同时,教育部组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研制普通本科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组织开展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系列共享资源库,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建设。从纵向上来说,“大思政课”需要系统规划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立足不同学段学生学情特点,做到思政教育螺旋上升式推进。《方案》提出,教育部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支持各地建设一批一体化基地,鼓励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各地要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示范培训、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建设辅导员网上资源库、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组织支持开展国情考察。各地教育部门要建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依托各级党校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定期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大思政课”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心理及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精准研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将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思政课”就是要通过解疑释惑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满足学生现实生活需要。“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青少年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中会遇到许多真实困惑,这些困惑只靠思政课的书本知识和学校的教育场域是难以有效回应的,只有引入社会资源,在大格局、宽视野、活实践中才能实现对学生语言风格、思维方式的有效引领。因此,《方案》鼓励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创作微电影、动漫、音乐、短视频等,建设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等为一体的“云上大思政课”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心理、思想、行为、喜好等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和资源。
总之,我们要正确把握“大思政课”的丰富内涵,结合新时代的需求进行统筹设计,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打造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大思政课”,最终落实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王成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