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秋石
《求是》2009年第24期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向全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党的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新课题,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提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治党治国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履行党的执政使命的迫切需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的工作,都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科学思想和揭示的一般规律,不仅提供了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而且为进一步揭示党的建设基本规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奠定了科学基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必将从总体上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发展。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但是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党和国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都要求我们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积极应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解决好时代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对党的先进性提出新要求,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新任务,赋予党的建设科学化新的时代内涵。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了新旧矛盾相互交织,长期性矛盾和阶段性矛盾相互交织,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党面临着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迫切要求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深化党的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是长期任务,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永恒课题。我们党已经成立88年,在全国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多年,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加强自身建设和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不断总结和运用党的建设经验的历史进程。我们党不仅科学总结自身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和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的经验,而且科学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一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不仅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而且科学研究世界各国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经验。正是通过多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使党的建设工作在历史的比较、国际的观察、现实的把握中开阔了视野,深化了认识,提高了水平。党的事业的发展没有止境,党的建设的实践没有止境。只有科学总结党的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深入思考关系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不断深化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性、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以新的举措、新的经验、新的认识和新的成效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
二、我们党的建设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历史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范畴。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按照科学化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认真把握党的建设客观规律,在党的建设科学化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党所处的环境出发建设党,形成了具有我们党自身特点的比较系统的建党理论,即毛泽东建党思想。我们党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使党保持了思想上的先进性;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运用“支部建在连上”的科学方法,建立健全了严密的党的组织体系,使党保持了组织上的先进性;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确立建党目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指导方针,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沿着农村包围城市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开展与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适应的党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密切联系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党,通过延安整风,创造了以整风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推进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以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一系列科学方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强调,革命胜利后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正是因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党始终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党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所处的历史方位与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在改革开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决定》对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些基本经验,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原则。全面把握、充分运用这六条基本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史。随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特别是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也逐步提高。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过程中,我们党坚持科学的理论,健全科学的制度,探索科学的方法,发扬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精神,在继承吸收已有行之有效的党的建设的理论、制度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不断变革和完善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具体的思想、制度和方法,不断拓展科学化的外延,丰富科学化的内涵,提升科学化的层次,在科学化的轨道上把党的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三、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行动指南。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和党建实践创新。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建设全局,指导党的建设实践,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各个方面。要认真学习、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风,深入研究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国际局势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把学习科学理论同研究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党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使我们党真正成为用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建设新的实践。应该看到,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还有大量复杂的新课题和新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破解,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还有待继续深化认识和更好地把握。要按照《决定》总结的我们党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坚持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与科学性,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规定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党规党法,如《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建立起严格的行为规范。党章是立党管党治党、规范和指导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是制定党内其他规章制度的根据和基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它贯穿于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由一系列相关具体制度组成的党的制度体系。
要进一步强化党章在党的制度体系中的根本大法地位,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增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协调性、科学性,堵塞制度漏洞,形成整体合力。要坚持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又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创新。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大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党的制度化建设水平。
(三)坚持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要继承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实践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统筹兼顾的方法、群众工作的方法,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科学管用、行之有效的,必须继续坚持,同时要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
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还要不断创新和丰富党的建设有效管用的新方法,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办好党建网站,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强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能力;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等。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网络开展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增强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再上新台阶。
(课题组成员:夏伟东 常光民 唐晓清 杨绍华 李传柱 王传志)